返回

今天六阿哥在努力活过六岁吗?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四十三章(第2/3页)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数这么这么这么多的花花,我们根本数不完嘛!”

    “皇帝——”

    “皇额娘,这两孩子将桃花树都薅秃了!”

    “就两棵……”

    “不然你还想要几棵?”康熙睁大双眼,而后更是吐槽:“还有你,不是把桃花都丢给胤祚了吗?还好意思告状呢!”

    五阿哥身体一颤,眼睛乱飘:“胤祺才没有逃跑!胤祺只是想明天再去帮忙。”

    “明天啊……会不会来不及?”康熙意味深长的看着五阿哥,“不如……”

    五阿哥浑身一激灵。

    他一蹦而起,双手揉着眼睛:“咦……儿臣好困哦?儿臣想睡觉了,儿臣先行告退!”

    五阿哥连蹦带跳的往外走。

    他唯恐康熙发话,说要将自己立马送到送去胤祚那,那是脚下生风,迅速冲出宫殿。

    瞧着五阿哥惶恐的背影,众人登时笑出了声。等五阿哥走远,康熙又说起别的皇子公主:“对了,还有件喜事。”

    “什么喜事?”

    “胤祉和胤祺的误会解开了。”康熙笑道。

    太皇太后眼前一亮。

    她眉眼舒展,笑容满面:“的确是大好事!这下哀家放心多了。”

    皇太后也点了点头。

    康熙说着几个孩子和好的来龙去脉,说着说着又有点唏嘘:“对了,皇玛嬷,你知道绰尔济吗?”

    “嗯?胤祉不就是抚育在他们家的?”

    “没错。”康熙神色有些复杂,“朕起初还觉得胤祉有些薄凉,不与荣嫔一公主说话,更是对兄弟态度冷漠,没想到……这孩子居然对绰尔济一家念念不忘!”

    “嗯?”太皇太后是真的惊讶到了。

    “是不是很稀奇?”康熙唏嘘一声,“要说时间长还是胤褆时间长些吧?可是朕看胤褆和噶鲁一家关系淡淡,回宫以后也从未提及七阿哥。”

    胤褆幼年便抚养于内务府总管噶鲁府邸。

    而噶鲁与戴佳贵人之父乃是堂兄弟,关系还是亲密,就连府邸都在一条街上。

    太皇太后有些惊讶:“哦?”

    康熙将阿哥的表现逐一说道,末了还有点郁闷。他冷哼一声,酸溜溜的念叨:“恐怕在胤祉眼里,朕这个汗阿玛还不如绰尔济呢。”

    绰尔济也是博尔济吉特氏。

    虽然与太皇太后和皇太后并没有直系血脉亲缘,但听着阿哥和有蒙古血脉的绰尔济关系融洽,太皇太后也眉眼舒展,满脸笑容:“这是好事啊!”

    康熙瞠目结舌。

    他一点都不觉得是好事呢!

    康熙气呼呼的转移话题。

    这回他又说起四公主:“玉衡年纪尚小,却已是人小鬼大!瞧着日后定然是个机敏聪慧的。”

    太皇太后兴致勃勃:“为何这么说?”

    康熙笑容满面:“宜嫔和郭贵人吵架,这孩子小小年纪居然把责任包揽在自己身上不说,还让朕帮她挑两支桃花回去安慰两人,皇额娘您说厉害不厉害?”

    出乎意料的是,太皇太后收敛笑容。

    她似笑非笑的看着康熙:“还有这种事?四公主说了什么?”

    康熙敏锐察觉到不对劲。

    他一边回想四公主说的话,一边回答:“玉衡说她要出去玩,许是宜嫔让郭贵人不让?姐妹之间吵架也是常事。”

    太皇太后面色微沉:“常事?”

    她面无表情的冲康熙道:“哀家倒是知道一件事。”

    “昨日宜嫔、郭贵人和四公主一起游湖,回来迟了以至于宜嫔都不知道胤禛和胤祚帮着胤祺打架的事,早上在哀家这里还劝说德嫔要管好两个孩子,别让他们和兄弟打架呢。”

    太皇太后是真怒了。

    她一巴掌拍在几子上:“好一个宜嫔,这些年在哀家跟前可演得真像回事!”

    皇太后沉着脸,也是一声不吭。

    康熙沉吟了一会儿:“……中间许是有什么误会?”

    太皇太后横了康熙一眼,没吱声。

    康熙脸上带笑,和声解释道:“朕也不知全貌,玉衡到底只有个两岁的姑娘,许是用词有些不恰当,弄错了事呢?”

    宜嫔打从入宫,就是康熙心尖尖上的。

    太皇太后选择将五阿哥抱养给皇太后,一来是觉得皇太后日子寂寞,一来便是担心皇帝对宜嫔的宠爱会过度。

    唯一庆幸的是皇帝虽爱美人,但更重江山和规矩。虽然宠爱宜嫔,但也从未破格对她,除去恩宠外诸多待遇和其余嫔妃毫无差别,更没有让她接触宫务的心思。

    这才让太皇太后对宜嫔有了些笑脸。

    有了五阿哥在旁,宜嫔又是个讨人喜欢的,皇帝也没别的心思,太皇太后这两年过得也算是清闲自在,即便皇太后对宜嫔多有维护,太皇太后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没想到……

    皇上没养出宜嫔别的心思,倒是自己和皇太后让宜嫔胆量越来越大,骄横跋扈,肆无忌惮。

    太皇太后闭了闭眼。

    她沉声道:“倒是哀家多管闲事了,皇帝自己去看看吧!”

    大门在康熙跟前合上。

    康熙呆愣半响,黑着脸带着梁九功走人了。

    他漫步于湖边,心思越发沉重。

    太皇太后笃定的话语让康熙有了不祥的预感。

    只怕十之八九是真的。

    康熙想到这里,心里便不是滋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