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不能生,你不给人家找老婆怎么生?
就在言官们不停上奏,摩拳擦掌的摆出一副你不收回成命,我就继续死磕的架势时,朱棣淡定的又抛出了一颗重磅炸弹,他老人家要迁都。
朝臣们彻底让朱棣给炸懵了,什么情况?咱们不是正在说立皇太弟的事吗?怎么又扯到迁都上去了?
一时间大家也都顾不上皇太弟的事了,迁都迁神马都啊?老夫祖宗十八代都在江南,你说迁就迁啊?
众臣:陛下您要往哪迁啊?
朱棣:好地方,北平!
众臣:……陛下重新建宫殿耗时又耗钱,您三思啊!
朱棣:皇宫永乐二年就开始建了,现在已经竣工了。
众臣:陛下北方只产一季粮,这么多人过去到时候吃什么?
朱棣:你们这么健忘吗?朕不是刚从运河运了两百万石粮。
众臣:总之陛下不能迁都啊!
朱棣:北方强虏频繁犯我边界,朕身为天子当为国守门,尔等皆以忠臣孝子自居,朕苦心为国为民维护苍生,你们难道真要阻拦朕吗?
众臣苦笑,陛下您为了迁都真可谓是煞费苦心啊!事情的最后朱棣以自己一贯执拗强硬的手段取得了胜利。
在取得阶段性胜利后,朱棣立即派礼部尚书和风水大师廖均卿带人在北平附近寻找吉壤,随后亲自圈了昌平天寿山南麓面积达一百二十余平方公里的土地做皇家陵园,自此朱棣的陵寝也正式开始动工修建。
永乐十八年年底,朱棣下正式迁都,将北平改名为北京,正式作为大明的京师。翌年正月,朱棣在北京御奉先殿内朝百官,大祀南郊,此后迁都大政基本完成。
迁都过后也并不消停,朱棣心中对北蒙心中是存着一口气的,终于又回到了生活了近二十多年的地方,近些年蒙古人并不老实,朱棣早就存着收拾他们的心思,如今近水楼台能肃清最好,解决不了也要打的他们不敢来犯。
一生尚武的朱棣先后在四年时间里对蒙古发动了三次征讨,朱高炽是对朱棣半分脾气都没有,随着注定的时间越来越近,朱高炽也不愿意再在这些无关紧要的事上与朱棣起纷争,既然朱棣想要去他劝不了那么就只有亦步亦趋的陪着他。
永乐二十二年,鞑靼阿鲁台出兵袭扰大同,朱棣亲征讨伐,阿鲁台闻讯在明军还未到达之前远遁。七月收兵回京的途中朱棣病重。
马车上,朱棣躺在朱高炽的怀里,眼神时而清明时而恍惚的看着朱高炽问:“炽儿,可曾后悔过?”
朱高炽望着朱棣的眼睛,眼里有着浓的化不开的眷恋与爱意,听到朱棣的话朱高炽缓缓开口道:“不曾后悔过!我为你而来,来生还想与你携手,父皇你愿意吗?”
朱棣的眼神瞬间散发出希翼的光亮,坚定的道:“好。”
朱高炽握着朱棣的手,将他的掌心贴到自己的心口道:“北京,东城,明璟。你要来找我啊父皇,我等着你!”
朱棣没有问那三个词的含义,朱棣艰难的抽出手抚上朱高炽的脸颊,宠溺的道:“好。”话音落后,朱棣笑着缓缓的合上了眼睛。
朱高炽将自己的手复在朱棣的手上,睁大了眼睛瞳孔一阵剧烈的收缩,朱高炽的喉结上下涌动的两下,他将朱棣往怀中拢了拢,声音有些干涩的道:“父皇累了就睡吧!炽儿守着你。”说完他在朱棣的唇上印上一吻。
公元1424年8月12日,永乐皇帝朱棣驾崩于第五次北征回师途中的榆木川,享年六十四岁。
生于战火,死于征途。
朱棣遗诏:着太子朱高炽即皇帝位,皇后陵寝封闭多年,不必惊扰合葬,另废黜殉葬制度,其它丧仪皆从祖训。
九月朱高炽登基,次年改年号洪熙。
朱高炽登基后,亲自为朱棣上了谥号启天弘道高明肇运圣武神功纯仁至孝文皇帝,十二月下葬长陵,力排众议将朱棣的庙号直接定位成祖,否决了礼部呈上的太宗庙号,并且将后世都在猜测寻找的永乐大典正稿,当做陪葬一并尘封在了长陵。
公元1425年5月29日,朱高炽登基仅八个月后驾崩,终年47岁。葬于紧挨着长陵旁边的献陵,庙号仁宗。
穿越总经办,朱高炽有些迷茫的,坐在白色的沙发上,看着眼前的三维立体影响,画面中朱高煦和朱高燧跪在龙榻前哭的像两个孩子,嘴里不停哭喊着什么,他们身后跪了一屋子的人。
对,几分钟前他躺在床上握着朱高煦的手,嘱咐他一切葬礼从简,但是务必将自己葬的离父皇近一些,他不想离开父皇太远,他要一直守在朱棣旁边。
朱高煦含泪答应后,朱高炽轻轻拍了怕他的手,最后道了一句:“做个好皇帝,别辜负了祖辈的心血。”说完朱高炽只觉得一阵困意袭来,没多久就瞬移到了这里。
朱高炽认得这里,上一次他中箭死后就是被淘小宝接到这的,不过淘小宝去哪了?
回过神后,朱高炽看了看自己身上笔挺的黑色西装,一瞬间竟有些不适应,他有三十几年没穿过这样的衣服了。
朱高炽努力回忆了一下,他在穿越那天去参加同学聚会,好像穿的就是这一身。朱高炽来到一面玻璃窗前,借着反光看到了自己的影像,到了此时朱高炽才发现,自己从前的模样竟然跟成年后的朱高炽有八分相似,只不过现代的自己身上硬汉的气质更明显一些,利落的刺头,脸上是健康的小麦色,肌**力也正是巅峰时期,脱光了身材甚至比朱棣还要更出彩几分。
想到朱棣,朱高炽眸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